25家械企遭集體約談 安徽醫械最嚴監管時代來了
日前,安徽省食藥監局召開全省25家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集體約談會,標志著安徽醫療器械最嚴監管時代正式來臨。會上,通報了2016年以來全省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執行《規范》情況的體檢報告數據,25企業總計被查出缺陷項目278項。
此次會議是安徽省食藥監局首次針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進行約談,其目的是督促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全面落實《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要求。
約談中,安徽省局通報了2016年以來全省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執行《規范》情況的體檢報告數據,25企業總計被查出缺陷項目278項(關鍵缺陷65項,一般缺陷213項),涉及“機構和人員”52項、“廠房與設施”47項、“設備”31項、“文件管理”24項、“設計開發”16項、“采購”21項、“生產管理”42項、“質量控制”32項、“其他”13項。其中,安徽京環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因質量管理體系存在重大缺陷而“中槍”,被滁州市食藥監局立案查處,其他24家企業均被責令限期整改。
檢查發現,質量管理意識缺乏、關鍵崗位人員業務能力不足是多數企業的共性問題。例如有的企業在執行《規范》時有其形而無其神,文件規定與實際操作“兩張皮”;有的企業在注冊時采用純粹的“拿來主義”,自家人不熟悉自家活;有的企業在業務培訓不能適應醫療器械政策法規密集出臺的新形勢,相關人員對法規精神領悟不透,對新版《規范》不熟悉,對相關監管政策不了解,難以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嚴格的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等。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規定,所有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自2016年1月1日起必須符合《規范》要求。對此,省食藥監局不等不靠,于今年初及時印發了《關于監督實施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意見》,采取培訓、自查和檢查“三步走”戰略,對企業廣泛開展醫療器械監管政策法規宣貫,在企業自我查找問題和整改的基礎上,省市食藥監管部門“入地三尺”,重點挖掘企業深層次缺陷,從整體和局部“二維”的角度匯總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據此制定出后繼監管的重點環節和重點項目,為科學、高效地推進《規范》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安徽省食藥監局介紹,所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必須樹立誠信意識,加強行業自律,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認真履行醫療器械政策法規的要求,嚴守醫療器械安全有效這個“底線”。否則輕則被責令整改,重則受到監管部門的嚴厲懲處,其結局不是在嚴格的監管下黯然退場,就是在以質量求生存的殘酷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來源:鳳凰安徽】

相關閱讀
- 安徽下禁令:醫械采購不得指定進口,不得設針對性參數201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