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惡性競爭陷低價困境
“中國的注射器現在賣到0.12-0.13元一支,把價格賣到最低也沒有錢可賺。醫療器械行業不能重復藥品行業的老路。” 在第五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論壇上,醫療器械行業營銷專家朱明不無憂慮地表示,現在醫藥行業的生產企業已經陷入了低價困境甚至是絕境,這些企業的產品價格已經沒有再降的空間,有的甚至開始虧錢。近十年,生產企業的成本尤其是生產成本和財務成本在持續走高,但是產品價格卻持續下降。
朱明拿藥品行業和醫療器械行業做了類比,他認為,現在藥品陷入了絕境,原因在于價格一降再降,降到了已經低于生產成本。現在的注射器行業已經把價格賣到最低無法賺錢。醫療器械行業不能重復藥品行業的老路。
據了解,中國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將近1.6萬家,90%的企業年產值不超過1000萬元。做不大的原因在于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缺乏品牌意識,不會營銷。朱明指出:“我從經銷公司最普通的業務員做起,一直做到總裁,這個行業各個產業鏈條的角色我都了解并且實踐過。最后我發現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是營銷。”醫院愿意選擇好的進口產品,好的經銷商愿意銷售進口產品。銷售進口產品的利潤遠遠低于國內產品,但是真正掙錢的國產產品經銷商不愿意去做。“有的經銷商愿意做強生的產品,覺得有檔次,其實不是進口產品的技術質量一定都好,有的國內很多產品有最好的技術、最低的價格,結果還是賣不動。經銷商不愿意買國產產品的原因在于,生產企業不會做營銷。”
朱明認為,營銷學上有一個基本概念,那就是四流銷售賣價格,三流銷售賣產品,二流銷售賣品牌,一流銷售賣理念。中國沒有任何醫療器械企業能夠賣理念,都是賣價格。進口的產品都是在做理念、賣理念。中國的產品是二流產品,而營銷是四流,所以賣出去的只能是低價。而國外一流的廠家賣的是理念,所以賣出去的是一流的高價。
目前進口注射器的價格是國產價格的10倍甚至十幾倍,更多的是有品牌附加值在里邊。“生產成本再降50%不可能,但利用營銷把利潤提高50%是完全有可能的。一個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應該由技術專家、營銷專家、臨床專家全部參與。但是現在產品研發階段基本沒有營銷專家,臨床專家也很少,許多產品都是技術人員和臨床專家覺得有用就去做,而他們沒有營銷的概念。”

相關閱讀
- 6月1日起,大批醫療器械實名制2024-06-04
- 兩會代表發聲,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2024-03-08
- 國家醫保局:鼓勵新技術、器械進醫保2023-12-21
- 展會通知 | 2023第4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山東)博覽會2023-09-07
- 剛剛!國家開會:鼓勵創新醫療器械上市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