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沖洗對宮頸癌患者治療的近期及遠期作用
【關鍵詞】陰道沖洗;宮頸癌;治療
子宮頸癌在我國每年新增病例13.15萬,約占全部女性腫瘤的1/3。宮頸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治愈率是較高的。在中晚期(Ⅱb期和Ⅲ期)宮頸癌的綜合治療手段中,放射治療是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腔內治療配合外照射一直是中晚期宮頸癌的標準治療方案①。宮頸癌腔內放療的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以陰道并發癥最突出,其直接原因是放射源直接照射的結果,其間接原因是放療期間陰道沖洗不徹底所致②。因此,提高陰道沖洗質量是預防宮頸癌放射治療并發癥必不可少的護理干預措施。現將我科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對60例Ⅱb期和Ⅲ期宮頸癌患者采取放射治療與陰道沖洗的護理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在我科進行放射治療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60例,年齡28歲~69歲,平均年齡48歲。其中Ⅱb期32例,Ⅲa期20例,Ⅲb期8例,均為宮頸鱗癌。放療全程進行陰道沖洗,1次/d;放療結束后用Orem自理理論指導自行陰道沖洗堅持6個月③,1次/qod;1次/周沖洗0.5a。
1.2 治療方法
中晚期宮頸癌均采用鈷60外照射DT46Gy(若盆腔受侵明顯的縮野加量照射DT10Gy~16Gy),5次/周,然后行腔內治療DT20Gy~26Gy/4-5F/2W,共6周~7周。
2、結果
隨訪1a~3a。隨訪51例,失訪9例,隨訪率為85%,采用直接統計法,失訪者按死亡計算。患者均無陰道粘連及狹窄,性生活正常,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3、護理
中晚期(Ⅱb期和Ⅲ期)宮頸癌,均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及陰道排液,隨著癌組織破潰可產生漿液性分泌物,晚期癌組織壞死脫落,壞死組織的滲出液增多,影響電離輻射,使大部分輻射所致電離發生于水分子中,極大地降低了它們的活動能力④。同時,出現大量分泌物若沖洗不及時,易引起感染,影響宮頸癌治療的順利進行。陰道沖洗的意義在于:能清除壞死脫落的癌組織,防止感染;促進上皮細胞愈合,避免陰道粘連;增加放射的敏感性;引流及除臭,以利于恢復,提高療效。及時正確的陰道沖洗,對宮頸癌的放射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
3.1 干預方法
3.1.1 心理干預
中晚期宮頸癌的放射治療時間都比較長,住院期間患者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同時,在放射治療中陰道也暴露在放射區域內,特別是腔內照射,可引起陰道物理性炎癥反應,使陰道黏膜水腫、充血及排泄物增多,也可合并感染。大多數患者因此自卑心理上升,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存的信心。很多患者因缺乏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未堅持陰道沖洗,導致陰道粘連及狹窄,關閉了性愛大門,成為家庭破裂的導火線,大大降低了宮頸癌患者的生存質量。護理干預應針對患者的個性特點,對本人及家庭成員進行心理干預,著重強調陰道沖洗在宮頸癌放射治療中的重要性,健康教育Orem自理理論自行陰道沖洗方法。向患者講解成功的病例及疾病的相關知識,多與病友交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囑家屬配合,多給予關愛與疏導,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3.1.2 飲食指導
放療后免疫功能普遍下降,晚期并發癥主要是放射性腸炎和放射性膀胱炎。飲食上要注意加強營養,增強免疫功能。進食易消化、清淡的高營養食物。忌食含纖維素多、寒冷、油膩、辛辣、干硬、鹽腌類食品。食欲不振可少食多餐,鼓勵患者多飲水,增加尿液,排出毒素。
3.1.3 鍛煉指導
在腫瘤患者接受放療的過程中,疲乏是普遍存在的癥狀。它發生于70%~100%的癌癥患者。以往的常規護理強調惡性腫瘤患者應該多休息,疲乏是由于活動過多引起,實際上,鍛煉能增加功能儲備,從而減少疲乏⑤,與患者相匹配的鍛煉方法能增強體質。使身體保持在最佳的功能狀態,量力而行,不要過度勞累,指導家屬為患者提供適當的活動鍛煉機會。
3.2 陰道沖洗護理
3.2.1 保護好患者的隱私
用屏風遮擋,囑患者排尿后右腿更換我科特制的棉質單腳褲,取截石位,充分暴露外陰,給予小棉被遮蓋腹部及下肢,以免患者受涼。用婦科棉球沾0.2%洗必泰溶液消毒外陰及周圍皮膚,最后是肛門。
3.2.2 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窺陰器
接上沖洗頭,用沖洗液沖洗外陰及窺陰器,在將窺陰器輕輕放人陰道,緩慢撐開陰道后,沖洗陰道內前、后、左、右穹窿及陰道皺襞處,然后再沖洗宮頸,避免水柱垂直于宮頸口沖洗,防止沖洗液進入宮腔而引起宮腔感染。每次沖洗保持一定的清潔度,使腐敗物全部排出,從里向外,邊沖洗邊退出窺陰器。然后,用干婦科棉球擦干陰道穹窿。
3.2.3 注意事項
沖洗動作要輕柔,以免用力過大引起疼痛或碰破癌組織而引起出血,出血時要及時填塞紗布以壓迫止血,嚴重者做好搶救準備。沖洗過程中,注意觀察陰道分泌物的顏色和氣味,如發現宮腔積膿者,及時通知醫生處理,暫停放療。沖洗壓力不宜過高,沖洗筒距檢查床約60cm為宜,沖洗液溫度要適宜,一般為38℃~42℃,過高易燙傷陰道黏膜,過低引起不適或受涼。月經期、妊娠期及陰道出血者禁忌沖洗。
3.3 并發癥的防治
3.3.1 盆腔炎癥的防治
陰道炎、宮腔積膿或盆腔感染是腔內治療宮頸癌容易出現的早期并發癥,所以陰道沖洗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腫瘤組織表層易脫落,在清除壞死物時易發生接觸性出血。如出血量過多,應及時用明膠海綿填塞止血。對宮頸局部感染者,可用0.2%碘伏溶液或2%過氧化氫溶液消毒,清除壞死組織及膿性分泌物,保持宮頸管通暢,減少宮腔積膿積液的發生。
3.3.2 并發癥
粘連性陰道炎是放射治療宮頸癌的遠期并發癥,堅持6個月每天擴張幾次陰道,并進行清洗,可以預防陰道粘連狹窄,這對滿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是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
4、討論
陰道沖洗對宮頸癌的治療及提高生存質量起著重要作用。Ⅱb期和Ⅲ期宮頸癌患者,陰道分泌物有惡性臭味,易讓人產生畏懼心理。應加強護理人員思想素質教育,增強責任心,不要歧視患者。并著重強調陰道沖洗在宮頸癌放療患者治療中的重要性,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及方法,保證陰道沖洗質量。
無論是全盆腔或是腔內后裝放射治療宮頸癌,腫瘤組織均出現充血、水腫及表層組織壞死脫落,引起炎癥反應,致使腫瘤本身血供差(乏氧細胞增多),放射敏感性低。治療期間陰道沖洗1次/d,可以及時清除壞死物,恢復瘤體組織血液供應,增加組織含氧量,提高組織對射線的敏感性。
宮腔積液積膿是宮頸癌放療常見的并發癥。腔內放療達一定劑量后,陰道壁、宮頸管內膜因放射性炎癥易導致纖維化,狹窄粘連,致使宮腔分泌物引流不暢,從而引起宮腔積液或積膿,可以通過清潔陰道、擴張宮頸管達到引流目的。
放療后,宮頸及陰道黏膜形成以纖維滲出和白細胞為主的白色假膜覆蓋。白色假膜一般于放療后3個月消失,此階段若沒有繼續配合陰道清潔,既使腫瘤消退情況良好,但由于腫瘤局部對感染炎癥的防御被破壞,加上陰道分泌物增多,可因壞死脫落物不能完全排出體外,而導致細菌繁殖加快,合并感染機會增加,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宮頸癌放療后患者應堅持陰道沖洗6個月,以防止感染,促進上皮愈合,定期隨診探宮,以防止陰道粘連,保證宮頸管通暢。
陰道沖洗操作簡單方便,但陰道沖洗的質量,患者的堅持影響疾病預后。后期護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并按指導的方式要求患者堅持陰道沖洗至少6個月,同時做好隨訪記錄。
【參考文獻】
[1]連利娟,林巧稚.婦科腫瘤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344.
[2]陳昆田.近距離放射治療宮頸癌(Ⅱ期、Ⅲ期)的遠期療效[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97:169.
[3]張紅星.Orem自理理論在宮頸癌放療患者自行陰道沖洗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07,47(33):114.
[4]殷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第3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270.
[5]胡婷婷.護理干預對癌因性疲乏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8,6(43):509.

相關閱讀
- 第二屆CSCCP會議 暨第十三屆全國子宮頸癌前病變及子宮頸癌熱點研討會火熱報名2016-03-25
- 宮頸錐切——預防宮頸癌的重要防線2015-12-01
- 新突破 光聲成像技術診斷宮頸癌2015-09-28
- 宮頸癌放射治療技術的新發展2013-11-21
- 宮頸癌檢測指南及新建議201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