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疾病的臨床應用
【關鍵詞】高頻電波刀
本院引進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疾病已數年,療效肯定。作者對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430例宮頸疾病的治療情況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430例,年齡23~58歲,平均34歲。經婦科檢查、宮頸細胞學、HC2-HPV-DNA、陰道鏡活檢確診單純的宮頸中重度炎癥213例行高頻電灼術;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Ⅰ48例、Ⅰ~Ⅱ35例、Ⅱ14例、Ⅱ~Ⅲ4例、Ⅲ4例,行LEEP錐切術;宮頸濕疣伴HC2-HPV-DNA陽性17例、慢性宮頸炎伴HC2-HPV-DNA陽性5例(此22例陰道鏡圖像疑似CIN,而陰道鏡下活檢確診宮頸濕疣、慢性宮頸炎)、宮頸重度糜爛、肥大(達正常宮頸2~3倍)、多發納囊68例、宮頸息肉22例,行電環切除術。手術標本均送病理學檢查。
1.2 方法
(1)儀器:采用美國WALLACH公司生產的QUANTUM2000型高頻電波刀。(2)麻醉:一般不需麻醉。3例CIN患者因精神緊張,予利多卡因10ml宮頸3、9點處阻滯麻醉。(3)手術時間及術前準備:除絕經外,于月經干凈3~7d。白帶、血常規化檢正常,宮頸充血明顯者先予抗炎3~5d。(4)高頻電灼術: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外陰、陰道消毒鋪巾,窺陰器暴露并消毒宮頸,接通電源,開關撥到COAG,功率調至25瓦,用棒狀電極自宮頸糜爛面外1~2mm開始,將糜爛面全部電凝至焦黃色,深度1~2mm,頸管伸入5mm,深度2~3mm。(5)LEEP錐切術:術前先行陰道鏡檢查,了解病變范圍及性質。開關撥到CUT,功率調至50瓦,選擇合適的三角形電極,距碘不著色區外緣3~5mm處進電極,與宮頸表面垂直切入,從宮頸一側順時(或逆時)緩慢均勻連續移動電極一周以切割組織,深約5~7mm,然后再改用小環形電極切除中央部分組織,包括部分頸管,深10~20mm,使宮頸余下創面呈外寬內窄的錐形。創面出血處用棒狀電極點狀電凝止血。疑有切緣陽性者,電灼殘留的邊緣組織。切除組織標記定位送病理檢查。(6)電環切除術:宮頸重度炎癥、肥大者,可行小錐切整形術。選用小三角形電極或環形電極切除宮頸及頸管組織,宮頸及頸管組織深度均約4mm;如布滿納囊,可用小環形電極切達囊壁,清除囊內容物,電凝囊壁;如宮頸表面贅生物,予環形電極自贅生物根部切除,如贅生物位于頸管內,先探清根部,可用小三角形電極順時針360°旋切,或環形電極直接自根部切除,電凝止血。切除組織常規送病檢。
2、結果
2.1 術中情況
手術時間2~25min,平均6min。高頻電灼者,術中無出血;錐切及環切者平均出血量4.8ml。
2.2 術后情況
術后7~10d陰道外流黃色漿液樣分泌物,之后流血性物,一般持續5~7d,少于月經量,少數患者有時出血量如月經,系表面脫痂,創面活動性出血,經消毒、內塞帶線碘伏棉球,12~24h取出后,出血減少。同時給予消炎止血藥物口服。最好不用電凝止血,以免再次脫痂出血。4~8周復查,418例宮頸光滑,宮口緊縮呈圓形。11例頸口少許柱狀上皮外翻,12周后復查,其中有3例恢復生理形態。CIN患者術后每3個月行宮頸防癌檢查(HC2-HPV-DNA、刮片或TCT、必要時陰道鏡下活檢),隨防至今無1例復發。宮頸濕疣1例2個月復查陰道鏡下見宮頸表面散在云霧上皮,予安達芬栓劑應用后消退。2例患者術后經期較前延長1~2d,復查見宮頸表面少許點狀或線狀內膜異位癥病灶。無1例術后感染及頸管粘連發生。1次治療成功率達97.91%(421/430)。
2.3 病理結果對照
高頻電波刀切除術后標本均行病理學檢查,術后病理學與陰道鏡活檢結果,見表1。表1陰道鏡活檢與高頻電波刀術后標本病理結果對照(略)
術后有的病理級別下降,如1例術前CINⅢ,術后為CINⅡ;3例術前CINⅡ~Ⅲ,術后2例CINⅡ、1例CINⅠ~Ⅱ;有的病理級別上升,如2例術前CINⅠ,術后1例CINⅡ~Ⅲ、1例CINⅢ伴局部早浸;1例術前宮頸濕疣伴HC2-HPV-DNA陽性,術后CINⅢ;1例術前CINⅠ~Ⅱ,術后CINⅢ。
3、討論
高頻電波刀融切割和燒灼多種功能,隨意切換,并可調節功率大小,根據炎癥的范圍和程度可單純行電灼,或局部、淺層切除,或行小錐切整形,且可切除不易發現的頸管內病灶。本組2例慢性宮頸炎伴HC2-HPV-DNA陽性者行電環切除術,術后病檢示頸管內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患者痛經及月經淋漓不凈癥狀完全緩解。早期行高頻電灼時,對頸管處理深度把握不足,復查時有的患者出現頸管組織增生,后增加電灼深度,此類現象很少發生。
LEEP宮頸錐切可避免傳統的開腹手術和冷刀錐切。本組1例CINⅠ、1例宮頸濕疣伴HC2-HPV-DNA陽性,經錐切后病理證實2例均為CINⅢ,其中1例伴局部早浸。故LEEP宮頸錐切不僅可以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對宮頸原位癌和微小浸潤癌的早期診斷更具有臨床價值。LEEP手術治療宮頸疾病有四項經典的手術指征,即經細胞學及陰道鏡下發現:(1)懷疑CINⅡ、CINⅢ;(2)懷疑宮頸早期浸潤鱗癌或原位癌;(3)持續發現CINⅠ或CINⅠ隨防不方便者;(4)懷疑宮頸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①。除以上指征外,臨床可選擇高頻電波刀不同的功能,治療其它宮頸疾病。手術操作方法簡便、快捷、安全、經濟、療效好,尤其適應于有生育要求及能及時隨訪者。本組資料隨防至今未發現CIN復發。
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疾病并發癥:(1)出血:術中如血管出血明顯,先予點狀電灼止血,減少失血。不主張對整個創面電灼,以免大片脫痂時出血③。(2)頸管狹窄及粘連:本組未發現此類繼發病,但有學者認為頸管狹窄、粘連與創面感染、術后出血時間長、患者年齡為更年期及切除范圍深度有關(切除深度>18mm易發生)③;(3)對妊娠影響:目前認為LEEP術后對生育的潛在影響有④:①宮頸管粘液明顯減少導致精子從陰道進入子宮受阻;②宮頸完整性破壞使其機能受影響,導致流產和早產率上升;③宮頸管狹窄在分娩時影響宮頸擴張,導致宮頸性難產。(4)宮頸子宮內膜異位癥:少數患者宮頸高頻電波刀治療以后,經期較前略延長,婦檢見宮頸表面散在點狀或線狀內異灶。本組2例癥狀不明顯,未予處理。有望術后配合創面局部用藥(外用潰瘍散、燒傷軟膏等)及推遲月經藥物應用,防止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沈鏗,郎景和,黃惠芳,等.子宮頸錐切術在子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5):264~266.
[2]樊慶泊,沈鏗,TaySK.宮頸環形電切術在子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5):271~274.
[3]錢德英,岑堅敏.子宮頸電環切除對203例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療效研究.中華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8):473~475.
[4]錢德英,曾仁海,洪淡華,等.子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行宮頸環切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8):326~328.

相關閱讀
- 學術會議 | 江蘇省第十六次宮頸疾病學術研討會2021-10-09
- leep刀治療宮頸疾病分析2012-11-16
- 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疾病100例臨床分析2011-11-11
-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宮頸良性病變臨床觀察2011-09-23
- Leep刀宮頸環形切除術患者的護理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