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鏡子宮異物—胎骨殘留或子宮內膜骨化的取出
流產后胎骨殘留是罕見的并發癥,大月份人工流產者,有時會發生胎骨殘留,常造成出血或不孕。有時殘留骨科占據宮腔的大部分。HSG無所發現,B超可見宮腔內有強回聲光點,只有宮腔鏡可以直接觀察到殘留的胎骨。以往的處理方法是盲視刮宮和子宮切除。Letterie和Case報道1例妊娠中期流產胎骨殘留,在腹部超聲介導下,用宮腔鏡的環形電極將胎骨取出。
小的胎骨殘留需與子宮內膜骨化相鑒別,胎骨較大或其長軸相垂直是,需手術前夜插宮頸擴張棒,術時擴張宮頸管至Hegar12號,宮腔鏡定位后,在B超監護下,用卵圓鉗夾出或環形電極帶出,有嵌頓者切開肌肉層,然后夾出或切除
子宮內膜骨化是罕見情況,報道的病例中多數有流產和胎骨殘留的歷史,少數病例可解釋為骨性化生。流產表現包括異常陰道出血或排液,痛經,盆腔痛和繼發不孕等。通常治療的方法有子宮切除或擴刮術。近來一些病例用宮腔鏡電切術治療。Torne等報道1例6周妊娠人工流產,流產后4個月出現痛經,性交困難,盆腔痛等癥狀,超聲顯示宮腔內有強回聲光帶,用宮腔電切成功取出。他指出作為子宮內膜骨化的病因,新鮮的殘骨較易宮腔鏡取出。Rodriguez報道宮腔鏡治療子宮骨化1例,術時宮腔鏡和腹腔鏡確定鈣化的子宮內膜呈針狀與子宮內膜垂直,大量出現在子宮底的后部,開始先用活檢鉗夾取,然后用刮匙輕刮,最后放入電切鏡,在宮腔鏡直視下將看到殘留的針狀骨組織電切取出,術中和術后用經陰道鏡超聲協助識別骨組織,確定其取出,取出組織病理學檢查提示良性骨組織,術后用天然雌激素5周,以后宮內妊娠5-6周時超聲檢查,見宮內有各1mm的兩小片鈣化灶,足月分娩一健康嬰兒,未復發。Carcia和Kably報道1例罕見的子宮內膜骨化引起不孕癥,術前B超提示宮腔內鈣化,腹腔鏡監護下宮腔鏡手術取出,病理證實,術后第二個自然月經周期妊娠,認為宮腔鏡是治療子宮內膜鈣化的首選方法,術時需腹腔鏡監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