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瓷冠修復后基牙折斷的再修復
【摘要】目的:探討基牙折斷后兩種不同樁釘修復的成功率及遠期療效。方法:選擇臨床全冠修復后基牙折斷患牙,分為兩組,一組用鑄造金屬樁修復,另一組用玻璃纖維樁修復后粘固原冠,比較兩年成功率,并經統計學分析。結果兩種不同樁成功率差異無顯著性。結論:玻璃纖維樁修復的患牙成功率與金屬樁接近,失敗病例中根折率小于金屬樁。
【關鍵詞】鑄造金屬樁;玻璃纖維樁;烤瓷冠;根折
烤瓷冠是目前牙體大面積缺損修復時普遍采用的修復方法,由于牙體缺損面積較大,根管治療后牙體失水變脆,常出現基牙折斷,患者往往要求利用原冠修復重建,本文觀察研究了玻璃纖維樁和鑄造金屬樁與原烤瓷冠聯合應用修復折斷基牙的成功率及遠期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4-2005年來我院修復科就診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6.8歲,患者共46顆,均為上前牙及前磨牙,入選患牙須具備下列條件①。(1)患牙無松動、無明顯牙周炎;(2)折斷線如在齦下,應小于2mm;(3)根尖無病變,并已經過完善根管治療。
1.2 方法 將46顆患牙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3顆,A組用鑄造金屬樁(Ni-Cr合金),B組用玻璃纖維樁(產地規格)。
1.2.1 鑄造金屬樁拔除原存于根管內樁釘,修整增生齦緣,常規根管預備,一般至根長2/3~3/4,根管內滴入石蠟油,用嵌體蠟取樁,不斷修整樁核大小及形狀,使原冠能準確就位,包埋鑄造后粘固樁釘,調牙合后粘冠。
1.2.2 玻璃纖維樁選擇與所用玻璃纖維樁相匹配的車針進行根管預備,按說明粘固纖維樁,用光敏樹脂(卡瑞斯瑪)分次成核,成核過程中不斷試戴原冠,準確就位后調牙合粘固。
2、結果
2.1 評判標準 參考戴瑋霞②等判斷標準,記錄2年療效。成功:修復體完好、穩固、邊緣密合無齦炎、咬合關系好無自覺癥狀。失敗:根尖區病變、疼痛、樁折斷、根折。
2.2 結果 見表1。表1兩組療效比較注:經t檢驗,t=0.6705,<1.96,P>0.05
3、討論
牙體大面積缺損,牙髓治療后未采取可靠的抗折措施而進行大面積充填,樁釘過小,過細,鑄造時有砂眼,牙合力過大以及咬合創傷等因素常是冠折的原因。
失敗病例中有3例繼發根尖病變,可能原因為根管預備過深,使根尖部牙膠尖松動,破壞根尖封閉繼發感染所致。4例為樁折,均為上前牙咬合過緊、牙合力過大所致,其中2例是由于金屬樁有砂眼,2例發生于玻璃纖維樁,可能與玻璃纖維樁抗折強度小于金屬樁有關。
牙根折斷4例,均發生于金屬樁組,根管治療后行樁核修復,如果樁比容納樁的牙根強度稍弱,在受超負荷力時,樁先于牙根折斷,從而保護了牙根,另外由于金屬的機械特性與牙體差異較大,金屬樁修復后的患牙常出現根折③,牙根大多無法利用,玻璃纖維樁呈透明狀,物理機械性能與牙本質接近,耐腐蝕性能優越,可有效防止牙根折斷④,即使治療失敗,牙根也可行二次修復,修復后兩年成功率與金屬樁接近(無統計學意義),且操作簡單,一次完成,節省了醫患雙方時間,又能有效保護牙根,應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李國強,黃慧來.后牙殘根殘冠的核-樁冠鑄造修復.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1,17(4):314.
[2]戴瑋霞,劉魯閔.兩種金屬烤瓷樁核修復前牙的比較研究.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1,17(3):250-251.
[3]Cormier CJ,Burns DR,Moon P.In vitro comparison of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and conventional at Various stages of restoration .J Prosthodont,2001,10:26-36.
[4]O’Keefe KL,Miller BH,Powers JM.In virto tensile band strength of adhesive cements to new post materials.Int J Prosthodont,2000,13(1):47-51.

上一篇:下頜骨骨折185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