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苗嶺潔膚霜之“痛”說新醫改
發布時間:2008/10/21 19:37:34
從苗嶺潔膚霜之“痛”說新醫改
□吳帥
苗嶺潔膚霜被曝出私添激素,危害兒童健康。貴州省衛生監督局證實,苗嶺潔膚霜不但因私自添加激素被查處,還捏造衛生許可證號銷往全國各地,是名副其實的假藥。(據10月20日《新快報》)
標稱“苗族瑰寶、草藥奇珍”的苗嶺潔膚霜,卻含有一種叫丙酸氯倍他索的激素。
“苗嶺”事件表面上看是藥品生產商環節出了問題,但其他因素同樣不可忽視。明知激素的副作用,一些醫生濫用激素何以成為一種現象?醫德問題僅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進一步說,還是醫生的培養和管理制度存在著漏洞——沒有崇高醫德的醫生,等于不合格的醫生,他們與那些醫療技術不合格的醫生一樣,也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
在發達國家,抗生素和激素使用已經成為一種向國民普及的常見科普知識,而在我國還是一塊盲區;再加之,不少患者往往缺乏理性和耐心,缺乏對醫生足夠的信任,如果短時間內治療效果不佳,往往遷怒于醫生。如此難免會使一些醫生急功近利,從迎合患者需求出發濫用激素。
一家涉嫌生產假藥的醫藥企業,居然能長期行銷全國,其中藥監環節、藥品流通環節的監管漏洞顯而易見。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60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其中95%以上藥品品種都屬于仿制藥,這意味著一種同質化競爭,這種背景下我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出“市場分散、地方割據、企業規模小、流通秩序亂、整體競爭能力弱”的基本特點。研發不力的整體背景下,市場上到底還有多少依靠私添激素來占有市場的“苗嶺企業”?
“苗嶺”之痛給新醫改的啟示是,新醫改應進行全面的改革,必須依靠各種醫療實體的理念進步達成共識,從而實現積極配合與共同進步,同時完善監管制度,加強醫療衛生道德建設,形成一種真正的合力。只有這樣,才能肅清“苗嶺”之痛,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整體的健康發展。

相關閱讀
- 人大代表剖析新醫改四大硬傷2015-09-22
- 圖解《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09-2014)》2015-09-10
- 新醫改將釋放巨大內需 廢除以藥養醫2012-01-06
- 2011:醫療器械行業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可達到20%2011-11-21
- 新醫改帶動醫院市場 醫療器械帶來商機20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