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黑科技”你不能不知道 醫療機器人千億級市場
隨著工業4.0逐漸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另一項被稱為醫療4.0的趨勢或許可能會對我們的世界造成更大的影響。
醫療機器人-大趨勢
不少專家指出,無論將來是否會出現機器人養老,至少有一個趨勢已經明確,那就是醫療機器人產業化的前景將十分廣闊,五、六年后的市場規模將達千億級。
醫療機器人自2000年正式進入公眾視野,已獲得了廣泛運用。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這一健康產業領域具有極大的上升動力。2013年,在醫院工作的醫療機器人不到1000個。但如今,這一數字已經有了迅速的上升。
其中,外科手術機器人是目前應用范圍最廣且最具前景的。其提供的強大功能克服了傳統外科手術中精確度差、手術時間過長、醫生疲勞、和缺乏三維精度視野等問題。
據研究機構預測,未來手術機器人的行業規模,到2021年將由2014年的32億美元增長到2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9.9%。
全球各大企業間的市場爭奪戰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第一臺標志性機器人-微創及外科
Intuitive Surgical, Inc 直覺外科-達芬奇機器人
Intuitive Surgical, Inc.達芬奇牌手術系統的母公司。這套全自動手術系統可以極大程度地解放外科醫生,通過微控操作和視覺成像等多種新技術最大程度地減少病患痛苦,降低失敗幾率。公司總市值197億美元。
產品:Da Vinci Surgical System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最初主要用于泌尿外科的微創手術,現在已經廣泛應用于多個學科,包括婦科手術、心外科及小兒外科等。達.芬奇是世界上第一臺機器人的發明者。
達芬奇手術系統還擁有3D高清放大視覺系統和微型曲型手術配件,比人類的手更加靈巧。醫生們通過很短的小切口進行操作,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百分之百的控制它,可以達到比過去更精確的手術操作。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占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的68%,利潤率可以達到30%。該公司的產品只有這一款手術機器人,但其2014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40億美元,市值總額也接近260億美元。從2000到2015年6月,已經在全球進行了超過250萬例手術。
至2015年6月,全球共售出3398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其中美國地區售出2223臺,其次是歐洲549臺,亞洲350臺。
通過多次并購完成機器人布局-骨科,外科
Medtronic, Inc. 美敦力-復興機器人
美敦力也通過并購早早布局了自己的手術機器人領域。
今年5月美敦力與以色列手術機器人廠家Mazor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全球范圍內,美敦力將代理銷售Mazor脊柱手術機器人“Renaissance®”。
今年7月美敦力宣布,開發自己的微創外科機器人手術系統,計劃在2018年推向市場,并預計該外科手術機器人在2019財年帶來“實質性的營收”。
該手術機器人會應用在治療肥胖癥、胸椎、結腸直腸、泌尿外科手術等領域。
目前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美敦力公司目前在手術機器人研發方面擁有150名員工,分布在美國以及德國。此外,據悉美敦力專門并購了一家名為Responsive Orthopedics的公司,來生產這些設備。
產品:Renaissance®
“復興機器人”不僅能助力外科醫生更精準地實施手術步驟,在手術過程中還能減少患者痛苦并加速康復痊愈。
目前,Mazor的“復興機器人”在全球范圍已經銷售了100臺,臨床應用效果非常好。Mazor機器人可以輔助外科醫生預先制訂手術方案和步驟,一旦固定位好患者脊柱的手術部位,接下來,機器人就可以自動完成手術步驟,不再需要醫生參與了。
另外一個明顯優勢,在骨科手術中,通常要進行X拍片再確定位置,致使手術醫生和患者都受到射線輻射危險。而使用Mazor“復興機器人”大大降低在手術中因拍片而被動接受射線輻射。有臨床研究報道,對比常規脊柱手術,采用Mazor“復興機器人“輔助手術,降低了患者和醫生接受56%的輻射劑量。更重要的還有患者康復痊愈過程明顯縮短,以及較少的不良并發癥等(脊髓神經叢損傷和疤痕結痂)。
骨科及神經外科領域的機器人
Stryker,Inc. 史塞克
在醫療機器人領域Stryker也未有松懈,于2013年以近17億美元并購Mako Surgical,主要即是看中Mako Surgical的骨科機械輔助手術設備與相關技術,冀以強化Stryker在關節重建手術醫療設備與配套器材市場地位。
MAKO公司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不斷前進的骨科事業,發展創新的、高品質的機器人和外科植入物。
產品:MAKOplasty®
MAKOplasty®包括具有令人驚嘆精確性的RIO® 機械臂系統和創新性的髖膝關節假體系統。二者突破了傳統工具的限制,用微創的手術方式,精確植入假體,恢復自然的髖關節和膝關節。新一代MAKOplasty®將為患者帶來美妙的治療效果。
Zimmer,Inc. 捷邁邦美
今年7月,Zimmer Biomet宣布,以至少1.32億美元收購手術機器人公司Medtech。
預計Zimmer Biomet在行業領先的地位能讓Medtech創新的微創手術機器人,受益于全球更多患有神經系統和脊柱疾病的患者。
Medtech SA成立于2002年,總部設在法國南部蒙彼利埃,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手術輔助機器人系統研發商。2013年,公司被全球增長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評為神經外科機器人類別的 “歐洲年度企業”。
產品:RosA ®
ROSA機械裝置的設計,增加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各種神經系統程序的前提下建立了手術協議。羅薩™是集成多應用控制臺,作為一個可靠的和精確的手術助手。
與一個“全球定位系統”的大腦,該機器人可用于任何類型的顱手術,需要手術的計劃與術前數據,病人登記和精確的定位和處理的儀器。
到目前為止,羅薩™是唯一的機器人助理批準在歐洲臨床使用的神經外科手術。
· 具有六個自由度的機械臂
· 高級觸覺能力
· 一種無創、無接觸的免費注冊系統
· 配備專利登記制度,結合精確的機器人運動與病人登記的非侵入性的激光測量。這種方法允許的干預,以進行無侵入標記或一幀的使用。
ROSA的固有的靈活性賦予外科醫生在范圍廣泛的適應癥,包括:活檢,植入電極功能的程序(刺激的腦皮層,腦深部電刺激),開放性顱腦外科手術用導航,心室和鼻內窺鏡以及其他鎖眼程序。
已經獲得歐洲、美國、中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批準。2014年7月,ROSA脊柱機器人也已獲得CE mark認證,Rosa Spine設備在今年1月獲得了來自FDA的510(k)許可。
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已安裝51個手術系統,分布在全球各大頂級的神經外科中心,包括克利夫蘭診所和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目前,4家中國頂級的神經外科醫院也已安裝ROSA機器人手術系統。
令人期待的跨界手術機器人
Johnson & Johnson,Inc. & Google,Inc. 強生醫療&谷歌
2015年,谷歌通過其分離出去的AlphaBet下屬子公司進入醫療機器人市場。
同年12月,該公司與強生下屬醫療設備子公司Ethicon合資成立了主營醫療機器人開發的Verb Surgical公司,正式宣布進軍手術機器人領域。
Google近年看好機器人產業,藉由并購將Boston Dynamics等八家專門研發機器人的公司納入麾下,已然是機器人產業不可小覷的技術領航者之一;Google與Johnson & Johnson攜手研發手術機器人,無異為日益蓬勃發展的醫療機器人市場注入一股強大的競爭動能。
正如最近各大媒體報道的那樣,手術機器人的行業即將迎來爆發性的蓬勃發展。
除了安全性問題,高昂的成本也是手術機器人需要解決的難題。
加拿大的一家名為Titan Medical的公司,最近推出一款60萬美元左右的手術機器人“SPORT”,價格僅為現有產品的一半,目前正等待美國FDA的認證。
另外一些醫療設備公司將機器人技術引入到研發的設備里也是一個趨勢。
西門子的Artiszeego系統就采用了現代機器人技術,帶來了空前靈活性,醫師在術中將機架輕松定位顯示復雜解剖結構。例如診斷腫瘤或血管疾病等。
【來源:MedTrend醫趨勢】

相關閱讀
- 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上海齊聚2018-12-21
- 醫療機器人搶灘中國市場 規模有望達114億美元2017-04-13
- 以色列手術機器人公司Mazor牽手美敦力,達成420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合作2016-05-27
- 醫療機器人行業離風口還有多遠?2016-05-18
- 上海打造機器人產業基地,醫療位列其中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