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中國醫械公司開炮了!
中美關稅(貿易)大戰成為這兩天的全國甚至全球輿論大熱點,而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不幸躺槍。
美國600億關稅鎖定中國制造
美國時間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正式打響對華貿易戰。
特朗普宣布,基于對華301調查報告,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15天內制定對中國商品加收關稅的具體清單,涉及規模達600億美元,并通過WTO爭端機制起訴中國歧視性的技術授權行為。美國財政部也將在60天內出臺方案,限制中國企業投資并購美國企業。
特朗普還表示,因知識產權問題而對中國采取關稅行動的計劃醞釀已久,這只是許多措施中的第一步。
哪些中國進口商品將成為美國的征稅目標?
高盛預計,根據特朗普和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等人的意見,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將帶頭制定這一關稅征收名單。
美國時間3月22日,在參議院作證時,萊特希澤列出了對中國征收關稅可能覆蓋的十大高科技產業,稱它們是中國在《中國制造2025》中計劃主要發展的產業,中國表示要運用科技、投入幾千億元,達到國際領先,如果讓中國如愿以償,就對美國不利。
對照《中國制造2025》的內容,萊特希澤所說十大高科技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航空航天設備、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船舶、新能源裝備、高鐵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
再具體到高性能醫療器械,包括: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生物3D打印、誘導多能干細胞等新技術。
中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不幸中槍,因納入《中國制造2025》而進入特朗普及其幕僚的關注視線,也或將成為美國此輪對華貿易大戰的犧牲品。
中國械企赴美并購或受限,國產化或再加速
特朗普掀起對華貿易戰,既有為美國中期選舉換取政治籌碼的考量,也有限制中國高新技術行業發展的目的。
今年2月,特朗普政府曾發布《2018貿易政策綱要暨2017年度報告》,指出“要確保美國在研究和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保護美國經濟免受不公平獲取我們知識產權競爭對手的影響。對此,美國發起301調查以阻止中國通過不合理及歧視性措施獲取(美國的)技術與知識產權”。
美國將此輪貿易戰聚焦于知識產權和高科技領域。
醫療器械的海外市場不同于國內市場,中國產品攻占發達國家市場,產品同質情況下,價格是一大優勢。一旦對從中國進口高性能醫療器械產品征收關稅,將直接影響到業內部分企業的市場銷售,或將給剛剛興起的中國產設備、高植耗材的出海劃上休止符。
而如果說加征關稅的影響還只在小范圍內。那么,一旦美國要限制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投資并購美國企業,限制美國高科技技術流向中國,對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界來說,可就壞透了。
近年來,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界在技術上得到了快速發展和提升,一些領域甚至已能望其項背或迎頭趕上。但是,要論到最高尖、前沿的技術,美國還是執牛耳者,在現階段,美國技術對中國械企來說仍然足夠重要。
如果對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歷年來的海外并購案例進行一番梳理,也會發現,收購金額、影響較大的,也大多數還是與美國相關。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出海并購最愛的仍是美國技術。
從消極方面而言,此次中美貿易戰若進一步發酵,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將受到不小沖擊。
不過,從積極的方面而言,美國對華技術轉移限制,也或將進一步加大國家扶持國產高性能醫療器械的信念,更多的激勵醫療器械行業自主創新政策出臺,以及醫療器械國產化應用要再加速。
【來源:環球醫療器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