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業內專家呼吁:規范心臟支架使用管理
“心臟支架手術是目前全球普遍實施的一項心臟介入治療術,該技術被認為具備安全系數高、創傷小、見效快、恢復好等特點。但近年來,心臟支架濫用、心臟支架暴利的新聞屢見報端,公眾對此意見較大,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監管,規范心臟支架的使用管理,切實保障和維護患者利益。”日前,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保健學會常務理事宋心仿對記者說。
鏟除暴利 杜絕濫用
“我查找有關部門的數據發現, 2000年我國心臟介入手術的數量僅為2萬例,而2013年,我國共開展45萬余例冠狀動脈介入術,使用支架約68萬個。”宋心仿說,隨著醫學的發達、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等原因,心臟介入手術有所增長很正常,但從數據來看,顯然增長過快。目前,心臟支架供應鏈是由生產商、代理商、醫院這幾個主要的角色組成。由于其高利潤特點,許多醫院和醫生大力向病人推薦心臟支架。 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胡大一在一次學術會議上痛斥,濫用心臟支架問題已相當嚴重,12%的患者被過度治療,38%的支架屬于可放可不放。“支架的植入數量沒有硬性標準,亟待規范。”胡大一說,置入支架一定需要掌握好指征。如果對不需要支架的患者也置入,就屬于不恰當使用或過度使用甚至濫用。與國際慣例相比,我們心臟支架使用比例確實過高,國際上放支架和做搭橋手術比例是7:1~8:1,我國則高達15:1。 “我了解到,病人被放入五六個支架是常有的事,甚至有媒體報道放入10余個支架。有沒有必要放這么多支架,我不敢斷言,也許只有醫療界的專家能給予解釋。但從近年來的報道來看,我國濫用支架現象的確存在。”宋心仿說,導致支架濫用的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驅使。出廠價幾千元,到患者那里變幾萬元。在如此巨大的利潤誘導下,要想杜絕濫用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因此,要想杜絕心臟支架濫用,關鍵是要切斷附加在心臟支架上的利益鏈,合理定價,強化銷售環節監管,鏟除暴利空間,讓利于患者。
強化監管 規范使用
“我國的心臟支架市場正在高速發展,建議主管部門強化心臟支架市場監管,規范心臟支架的使用管理,制定合理價格,防止濫用,切實保障患者利益。”宋心仿說,監管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掌握了解心臟支架的產量與流通使用情況,嚴格控制其產品質量,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絕不允許出廠上市與應用。同時,要對各個廠商的心臟支架產品進行統一編碼,便于統計和跟蹤管理。二是嚴控應用關,什么病人、什么情況下應用心臟支架,要有明確的規范、界定和審批程序,絕不能任由醫生一人說了算。而且,要對醫療機構心臟支架的招標采購、保管、使用等環節實現全程監督。三是合理定價,公開、透明心臟支架的價格。有關部門可通過市場機制調節價格,逐步降低心臟支架的招標價格,可實行最高限價,規定完成一例心臟支架手術可以向患者收取的最高費用,其中包括材料、人工等各個方面的費用,嚴防單方面定價,加重患者負擔。 胡大一也認為,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規范心臟支架的合理使用。同時,醫生要加強自律。過度使用支架,受傷害的不僅僅是患者,還包括醫生。醫生對患者過度醫療,最終使醫生丟失患者對他的信任,丟失職業的尊嚴。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鐘志敏認為,應該嚴格按照原衛生部制定的臨床路徑進行規范,嚴格根據指征選擇手術方式,以避免大部分的支架濫用。
充分利用信息資源
“心臟支架作為一種高值醫療器械,社會關注度高,國家應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既是為了便于監管,更是為了讓公眾能夠及時了解心臟支架的質量、價格、市場等信息。”宋心仿說。 據宋心仿代表介紹,當前,心臟支架市場各個主體在運營中產生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各個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這樣就容易產生“信息孤島”,影響了供應鏈的協作及政府的監管。因此,應建設一個全國性的信息平臺。平臺建成之后,政府可以要求與心臟支架相關的主體全部參與到其中。信息技術的全面采用,能夠提高各個主體的運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作為由政府主導的信息平臺,監管部門也自然能夠從中獲取足夠的信息,為監控整個市場提供幫助。
宋心仿代表建議,這個平臺應由政府牽頭或者行業協會牽頭,組織行業內的生產、流通、使用單位來共同建設。供應鏈上的各個主體,包括生產商、物流商、代理商、醫療機構等都要納入這個信息平臺進行管理,真實及時地掌握其相關信息,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追溯,便于管理和監督。另外,從醫院和患者角度來看,其可以通過信息系統及時查詢心臟支架的生產、流通、使用、質量等情況,從而幫助主管部門和醫療機構強化管理,提高服務,減少醫療事故和不必要的麻煩,同時還能提升使用單位的管理效率,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 北京某三甲醫院心外科的一名不愿公開身份的醫學專家說,在心臟支架的使用上,醫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如今的某些醫生缺乏職業操守,在利益驅動下,過度醫療,不僅損害了患者利益,而且敗壞了醫療界的聲譽。該專家也比較贊同國家應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在平臺中設立一個“專家審評”子平臺,對所有心臟介入治療術進行監督審核。
提高供應鏈效率
宋心仿說,當前心臟支架市場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供應鏈運作效率低下。國外發達的醫療用品流通市場其供應鏈運作的高效率源于兩點,一是醫療流通領域由少數大規模物流企業所掌控。二是建立了一整套規范的運作機制。美國的醫療用品市場都是直銷模式,根本沒有代理模式存在的空間和可能。反觀我國的情況,從整體上看,供應鏈層級較多,每個環節都需要獲取自己的利潤,這樣的結果必然就是,產品到終端之后的價格很高。從個體上看,生產商面對多個代理商,很難有足夠的精力協調好與每一個代理商的關系,也就很難實現供應鏈的協作。與此同時,各種各樣代理商數不勝數,受到基礎設施、資金實力、人員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根本沒有可能做大。 “參考發達國家醫療用品流通市場的模式,我認為我國心臟支架市場可以引入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來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宋心仿說,比較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是將心臟支架的物權轉移到第三方物流企業,由第三方物流企業來進行庫存管理,并且跟醫院和代理商保持溝通。醫院產生的訂單通過代理商告知物流企業,物流企業配貨到醫院,而代理商從生產商處獲取推廣工作的傭金。這樣的模式,不僅僅能夠通過第三方物流的介入實現規模經濟性,提高供應鏈效率,同時也能夠減輕生產商管理代理商的壓力,以及代理商的資金負擔。當然,第三方物流的介入可能會觸及到某些供應鏈主體的利益。所以,這種轉化首先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保證其介入市場的合理性。同時,需要敢于“吃螃蟹”的企業及早介入,不斷開拓市場,從而逐漸形成市場格局的轉變。

下一篇:醫療器械概念活躍 股市行情看漲
相關閱讀
- 中國成世界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 重點研究心血管領域2018-11-27
- 2015年國際心臟電子治療裝置研發及臨床進展之回顧2016-03-23
- 美敦力在蓉布局加碼,建設糖尿病業務在華首個生產基地2016-01-11
- 慢病市場巨大,三大類醫療器械受益2015-11-25
- 全國百縣將推廣并規范植入心臟起搏器技術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