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多點執業有利醫療人才柔性流動
去過醫院就診的市民都知道,一個醫院的專家一般都是“獨家”的,也就是說,在一家醫院執業后,往往不能在另一家醫院執業。不過從本月起,這種“限制”在政策上得以“破冰”。浙江省出臺的《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試行)》從2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意味著醫師多點執業獲得政策允許。
最多能增加2個執業點
什么叫“多點執業”?此前,關于多點執業的理解,很多人還局限在醫生“走穴”上,但實際上,“走穴”不等同于多點執業。多點執業的解釋是:醫師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從事診療活動。目前,醫師多點執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得到普遍認可。
多點執業雖然獲得政策允許,但是,并非對所有醫生放開。根據規定,我省符合條件的臨床、口腔和中醫類別執業醫師(不含執業助理醫師),可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多個醫療機構依法開展診療活動。
具體而言,申請多點執業的醫生須符合這些條件: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在該技術職務連續任職工作二年以上。而如果新增執業地點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應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并在該技術職務連續任職工作三年以上。
對于多點執業的“點”,新的政策也加以明確。醫生申請多點執業備案和多點執業注冊的,最多只能申請增加兩個執業地點,分別作為第二、第三執業地點,其原執業地點為第一執業地點。也就是說,一個醫生最多可在三家醫療機構坐診。
“允許我們多點執業,可以讓我們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合法收入,對于符合條件者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一位在市區一家醫院工作的外科專家說。
有利醫療人才柔性流動
醫生“走穴”并不陌生,而現在我省放開醫生多點執業,最大的原因是:規范醫生多點執業行為,維護醫生及醫療機構合法權益,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省衛生部門表示,這種優化配置,不僅覆蓋公立醫院,還包括民營醫院。根據規定,全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醫生多點執業的管理工作。鼓勵醫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和民營醫療機構多點執業。
很多人關心的是,鼓勵醫生多點執業,會帶來什么?
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說,多點執業最大的好處是,醫療資源可以橫向、縱向流動,醫生可以在兩三家醫療機構執業,不僅有利于醫療人才柔性流動,也將有利于優化優質醫療資源的配置和覆蓋。
“醫生在不同執業地點開展工作,有助于探索衛生人才市場化,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使衛生人才逐步從‘醫院人’向‘社會人’過渡。”市區一家綜合性醫院的負責人說。
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對于醫生本人而言,還是對于患者來說,鼓勵醫生多點執業都是有好處的。通過多點執業,可以增加醫生收入,當然,更重要的是,讓專家醫生去基層醫院坐診,可以讓患者在基層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有助于逐步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醫改目標,控制和降低醫療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上一篇:縣域醫改要“合縱”也要“連橫”
下一篇:美研究人員揭示兒童惡性腫瘤新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