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整合醫學大會,屬于萬名醫界精英!
“這是中國醫界精英的大聚會,大Party!”
4月29日,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當全國人民忙于相聚、旅游、休整時,52名院士、150多名大學校長、1000多名醫院院長、8000多名醫務工作者相聚古都西安,萬人共同見證“2017中國整合醫學大會“的火熱開幕。
大會共設立1個主論壇和45個分論壇。上午由7位院士,分別就"醫學與整合"、"醫學與教育"、"醫學與文學"、"醫學與醫德"、"醫學與工程"、"醫學與營養"、"中醫與西醫"做主題報告。
學術沙龍環節, 5位中外嘉賓圍繞 “東西方醫學文化的異同”展開交鋒與交匯。45個分論壇共安排了300多場講座。
大會到底有多火爆?圍繞整合醫學,院士大師、名師名家們到底討論了些什么?請跟隨醫師報記者一探究竟。
2017中國整合醫學大會主題:
未來醫學 贏在整合!
“數”看中國整合醫學大會
張士濤 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師分會會長
跨入整合醫學時代
隨著現代醫學對人的整體性的日益重視,醫學的發展已經跨入整合醫學時代。中國整合醫學、整合醫學分會在樊代明院士的帶領下,扛起了中國整合醫學的大旗,迅速引領我國醫學的創新發展。如果說去年的首屆中國整合醫學大會是吹響集結號,今年的第二屆則是一次切磋交流 、相互學習的沖鋒號。
去年的大會,幫助大家理清了整合醫學概念和內涵,達成了醫學發展的共識和目標,開啟了整合醫學時代的元年。今年的大會,仍然秉承“貴在整合、難在整合、贏在整合”的主題。上午一個主論壇,下午45個分論,內容涉及醫學的幾個學科和專業,相互交叉融合,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整合。來自全國各地的院士大師、名師名家,在今天的會議上暢談整合醫學,理論與實踐的戰略思考與研究。展示他們在實踐中的做法與經驗,必將極大地推動整合醫學的大踏步前進。
這標志著整合醫學從理念向實踐不斷深入,以解決目前醫學專業細化、??萍殑?、知識碎片化帶來的弊端,用整體觀、整合觀和正確的醫學觀推動大衛生和大健康事業的發展,必將有利于健康中國的建設和推進。
周先志 第四軍醫大學校長
整合出思路 整合出醫療 整合出效益
未來醫學,贏在整合!今天是第二屆中國整合醫學大會,從規模和專家層次的變化,就充分說明了會議影響之大。第四軍醫大學,作為整合醫學的倡導者,也是忠實的擁護者和堅定的實踐者,也是受益者。整合出思路、整合出醫療、整合出效益。整合醫學大會就是一個美麗而又專業的舞臺,大師的教誨、思想的碰撞,專業的探討,一定會促發心靈的閃光、事業的騰飛。
張雁靈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
讓整合醫學從理論狀態落地
是“天時、地利、人和”使得整合醫學這幾年這么火。
去年到斯坦福大學去訪問,看到??蠈瘟?6年的校長亨尼斯的成績,他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16年來他為大學募集資金130億;第二,他治理校園的環境,推進大學的人文教育;第三,他整合了大學的學科。他提出: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學科之間沒有界限。在整合中有兩個例子:生命科學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例如將音樂系與神經科學系整合在一起,研究音樂對腦電磁共振成像的聯系。另一件,看似和整合毫無關系,但實際上非常整合的一件事:學校要求不同學科的博士生們交叉住在一間宿舍,這就是他的整合思維。將這些例子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思考我國的整合醫學如何落地。
樊代明 院士、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名譽會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醫生離科學越近,離病人越遠
“醫生與病人越來越遠,本來應該向親人一樣,但是現在像‘仇人’一樣。”
醫生離科學越近,離病人越遠。探索醫學與科學的異同,讓醫學回歸本源,醫學才能取得革命性的進步。醫學不是單純的哲學,醫學充滿了科學和哲學,還涵蓋了社會學、人學、藝術、心理學等。因而,我們不可以籠統地用科學的范律來解釋醫學,也不可以簡單地用科學的標準來要求醫生。美國保險公司用“指南”來判別是不是要賠錢,而中國卻用指南看病。
秦伯益 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
教育不應該忽略人格的培養
大家只知道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但培根不只說了這一句話,知識可以引起人的思維,控制行動,通過實踐產生力量。也就是說,從知識到力量需要好幾個環節的傳遞和放大,最終才能成為力量。圖書館“富有知識”,但圖書館需要學者將知識變為思維,控制行動,通過實踐,才有力量。而如今的教育卻只注重知識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格的培養。
郎景和 院士、北京協和醫院
醫生是佛與神派來的善人
作家——你們把感動與崇拜積累,你們是上天或外星派來專門收獲我們眼淚和鼓動共鳴的智者。
醫生——你們把仁愛與慈悲奉獻,你們是佛與神派來專門慰藉我們心靈和擦拭我們眼淚的善人。
那么,既是醫生,也是作家,又如何?當醫學有了文學的風韻,意味無窮;文學有了醫學的內涵,深情溫潤。
敘事醫學,是具有敘事能力的醫學實踐,或是有敘事能力所實踐的醫學,能夠傾聽病人的敘事、想象病人的境遇、理解他們的痛苦、尊重他們的選擇。這是一種人文關懷,使醫患溝通是一種仁愛表達,是一種真誠對話。
白巖松 央視著名主持人
希望中國醫改加速 真正把醫生從道德的窘境中救濟出來
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在央視工作是兼職而為醫療行業呼吁才是本職工作。
我想說三句話:第一,我和醫生都姓“白”;第二,國家衛計委聘請我做健康宣傳員十年了,現在又聘了十年。第三,過去、現在和將來我都是一個患者。替醫生說話,是因為我不傻,今天受委屈的是醫生,明天受委屈的就會是我們患者自己。
在所有的職業中,與“德“有關的就兩個,一個是醫生,一個是教師。醫生負責人們的肉體健康;教師負責人們的精神健康。前者負責肉體治療,難在精神撫慰;后者教授知識,難在育人。
每一個人生老病死都要與醫生打交道,因此人們對醫生的依賴大、期望大、抱怨就多。他以三個故事為例,來講述醫學與醫德。而很多的抱怨、不滿,往往都與醫療的治療與技能無關。
1000臺成功、完美的手術,抵不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是誰制造了這樣的悲劇!他以最近熱炒的醫生論文造假事件指出,如果環境和制度是壞的,好人也會變壞。
他認為北京醫改的亮點在于“人漲物降“,希望中國的醫改加速,真正把醫生從道德的窘境中救濟出來。
醫學與工程 程京院士
醫學與營養 陳君石院士中醫與西醫 張伯禮院士
適道仁心沙龍:5位中外嘉賓圍繞 “東西方醫學文化的異同”展開交鋒與交匯
張雁靈:讓整合醫學從理論狀態落地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宗盛在其歌詞中說到,“我只見過合久的分了,沒見過分久的合。”當前,無論我國還是全球的醫學發展,似乎正處在這個階段。前不久,我們去英國訪問,牛津大學醫學院戴維教授說了一段話:“我現在擔心學科越來越細化,向精準邁進;設備越來越先進,只見設備不見人。醫生與患者,學科與學科正在割裂,現在需要的是整合醫學。”
什么是整合醫學?
雖然我們經??梢栽诖蟠笮⌒〉臅h上看到樊代明院士講解整合醫學的場景,但即便會場能容納的聽眾再多,也是有限的。如何讓更多醫務人員了解并理解整合醫學的內涵是推進整合醫學的一項重要工作。
張雁靈談到,“要想讓大家更好地踐行整合醫學,首先要讓大家了解什么是整合醫學。”我們都知道,如今醫學分科過細是不爭的事實,那么作為一名醫生是否掌握了所有學科的知識之后,才能踐行整合醫學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張雁靈指出,整合醫學并不是一個學科,而是一個新的醫學體系。要想讓更多人了解并理解整合醫學的內涵,需要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盡量避免過于理論的說教,讓醫務人員切實體會到整合醫學能夠為臨床帶來的優越,即避免整合醫學僅存在于理論形態,而是其真正付諸實踐。
整合醫學如何才能落地
整合醫學的理論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如何付諸實踐和普及。
張雁靈指出,成立關于整合醫學的組織機構以及召開學術會議都是非常好的方法,但與此同時我們更應清楚地認識到,成立組織機構和召開學術會議并不是目的,更為關鍵的是組織機構內部如何去協調各方關系,將整合醫學的理念普及開來;學術會議在設計安排上,如何體現整合醫學的理念,而非某一學科組織的MDT。
“既然是一個新的醫學體系,就應該首先建立好其理論基礎,而后再去完善上層建筑。”張雁靈談到,樊代明院士提出的創建整合醫學專業期刊,可以說是打造整合醫學理論陣地、完善理論建設的良策,事不宜遲。
此外,成立整合醫學研究所、組建整合醫學專門病房、開設整合醫學教學課程等都是將整合醫學付諸實踐的好方法,關鍵是架子搭起來,如何去開展具體工作,這是專委會及相關專家需要重點完善的。
整合醫學走向哪里
當前,現代醫學將專業劃分得越來越細,有些三級學科又細分為“四級學科”,甚至再分成各個協作組。在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看來,這種以“分”為主的發展模式雖然極大促進了醫學事業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但其弊端也越來越明顯,那就是醫學知識呈現碎片化,醫療實踐走向機械化,醫生的整體觀念逐漸消失,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癥狀,越來越遠離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理念。
整合醫學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應運而生。作為整合醫學的倡導者,現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專業委員會名譽主委,樊代明院士更是在大大小小的學術會議上無數次為整合醫學鼓與呼。
張雁靈認為,整合醫學是從人體整體出發,將醫學各領域最先進的知識理論和臨床各專科最有效的實踐經驗進行有機整合,把數據、證據還原成事實,把認識、共識提升為經驗,把技術、藝術凝練成醫術,并根據社會、環境、心理的現實進行修正和調整,在事實、經驗和醫術這個層面不斷地實踐,最終形成更加符合人體健康、更加適合疾病治療的新的醫學體系。因此,整合醫學是醫學轉型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
【來源:醫師報西安專稿】
